高考地理题分类采点方式和策略

2012/1/15 20:22:00  请友读忠(更多)  MrpEj.Com  417阅

地理环境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复习中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过程中应多角度、多层面、客观地进行分析,识别主导因素,有的放矢。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地域性,分析地理问题应多比较、鉴别,借鉴、取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 第一类、地理计算类:  时差、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长短;比例尺;温差、海拔高差等常需计算来解决问题。 1、依据概念、公式、方法、技巧等,采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 如:地方时差的计算:时刻东早西晚(自然),从时间日期看自180°向西愈西愈晚(人为规定)。 正午太阳高度:H=900-φ±δ(ф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半年取-) 日照度长短中:日出时刻 = 12-昼长/2 = 夜长/2。 比例尺或经纬网图中的计算,常用110千米/1°(沿经圈或赤道上); 温差、海拔高差中6℃/1000米(气温直减率)等是十分重要的计算依据。 2、采取统计图表中的极端数值,或依概念性规律采集数据信息,利用要素的关联性进行推理分析。 第二类、分析区域环境区位特点、优势及评价: 1、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从区域的环境要素结构因子出发,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比较中往往是与同纬度(东西)比较为主,也有同经度(南北)比较两个度,比较是为了突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分析的目的是为发挥比较优势,以便因地制宜地找出区域科学发展之路。如:北京与巴黎的气候相比,其特点是夏热冬冷,年气温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旱灾害较多。北京与广州气候相比年温差较大,雨季较短,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表现为大陆性较强。 2、分析区域的经济区位优势特点。 第三类、地理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类 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回答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的措施,树立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应注意地理是将来进行式,答题的方向是: 1、问题地理是地理特色,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地理试题主要是考地理环境中的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策的理解,应体现地理科学对国情资源的忧患意识。提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节约资源的风尚,提倡绿色消费。围绕主题说危机,谈不足,论缺陷;找原因、出对策。 如:我国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同理,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③、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④、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⑤、而近海则往往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⑥、城市往往也是考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病是如何产生的? 2、在科学发展观类的主题上 地理则针对不足出对策(要实在):强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从改善环境的针对性措施来看要合理、适度、均衡;清洁、生态、循环;全面、协调、科学。主要应从地理环境要素的结构组成来分点组织采分点,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具体的因素来设置取(采)分点。 造林植草绿化、保护植被;减轻水污染是最重要的,是画龙点睛之笔。注意下列两类题:  A、——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表述 如:试从水源角度分析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开源:——①、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②、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       ③、南水北调;开采地下岩层水; ④、防止水污染,废水回收,循环利用。 节流:——⑤、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工业节水设备和家用节水设备; ⑥、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⑦、分质供水;   ⑧、加强水源的管理  。 B、——农业地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森林、草原植被和湿地、湖泊对气候、水源、土地及生物多样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来回答。 如: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分) 答为:①、(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分) ②、(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4分) ③、(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4分) ④、(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分) 3、某项工业、城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从资源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的普遍联系性出发,依照大气环保、水环境保护、土地环境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保护等来设置采分点。 如:例一、从改善和保护地理环境分析再次启动开发环渤海新一轮开发潮应突出哪些问题?(14分) 答案: ①(水源)防止新的开发潮导致工农业用水量过大,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分)。  ②(土地)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③(耕地)防止不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导致土壤沙渍化(3分) ④(大气)防止新的开发潮,矿物能源消费过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2分)  ⑤(逆根源)控制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的用地规模的人口规模。(2分) 例二、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看,山西省建设能源大省应走的道路是什么? ①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要注意节约,要有计划开采,不能采富弃贫; 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③合理推放废弃矿石,及时实施以生物措施为中心的复垦工作; ④在开发煤炭资源过程中,注意对水源的保护。 (任答三点,给15分) 第四类、逻辑推理类——地理成因类: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 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来采点。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A、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 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压带、季风因素; B、在大比例尺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 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如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回答要点是: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又如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回答: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雨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 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因为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 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如试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a、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水。       b、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c、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应使用的地理原理,多为地理的物质运动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进行逆向推理演择解答。 ①、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 热(高温) 低(压) 升(气流上升) 雨(成云致雨); 冷(低温) 高(压) 沉(气流下沉) 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冷是如何变冷的?热是如何变热的? 又如: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 洼地通风量低,地面热量损失多。 归纳起来: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 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大,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了等。 ②、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其逻辑关系为 温差大(如冬季) 气压梯度力大 风力大  海浪大  出行不便。 温差小(如夏季) 气压梯度力小 风力小  海浪小  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理行文。 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战的非战斗伤亡。 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③河水的补给。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孰知各个典型地区性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 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 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 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不补给。 江南是春雨西南风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④、季节的演变应注意:6月22日(7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北半球昼长夜短。12月22日(1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第五类、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如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说明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即可。上海市分布在哪里?——上海市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黄浦江畔两岸。 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②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不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③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④、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第六类、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演变类: 政治、经济的地理格局由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所决定。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的价值观;国家的实力决定外交的行动方式;国家的意志决定外交的实际效果。 (一)、战争类:天、地、道、将、兵战争五要素,战争与相关国家的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和全球战略密切相关。天、地——往往由地理学科完成;道——由历史形势来决定(史实分析),由现代政治思想来辩证分析。将、兵——仍治人之理,由语文来解说。1、战役何时开始?取决于天时 ——气候有利特点。如诺曼底登陆时机的选择。诸葛亮草船借箭。苏联卫国战争反攻希特勒。     2、战区在哪里开辟?取决于地利——地势、地形、位置、资源特点。如美国占阿富汗以当地反ZF武装为主——是其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占伊拉克则以飞机、导弹这主——是因其地形地貌以高原沙漠为主。 日本侵华的步伐为先台湾、次朝鲜、再东北、再蒙古、再华北、再山西,而止于四川。是由于地理位置所决定。 我国有外战不入川,内战不过台之说,皆由地理位置所决定。我国台湾岛位置对我国东南国门安全的意义重大。但多以和平统一为主流。 3、战争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人和不和,人争不争?为什么要打仗?这是由地缘政治、经济形势格局特点所决定。 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缓和,与两均认识到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流有关,如与印度需求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油气线路能源通道有关。当然也与两国都拥有了核打击能力有关。 (二)、经济类:认识世界支柱性矿产资源(石油、煤、铁矿)分布格局,世界生产力发展和分布格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工业产业转移的特点。 目前,美国科技发达,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制造业规模大、市场大,是世界经济的火车的动力源。1、把握产业革命自西欧向西推移的规律:世界工业产业化进程,自西欧(英国)产生后,其空间移动过程表现为西进的特点: 18世纪下半叶英国、西欧   殖民        19世纪上半叶大西洋西岸(北美东北)    大西洋文明       19世纪下半叶美国西部大开发、太平洋东岸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日本    东西矛盾、西方侵略     20世纪下半叶亚洲东部沿海地区        太平洋文明        21世纪初中国中部兴起、西部开发,实施南出战略     欧盟东扩。 产业的西进,导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从而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的新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一般是先头-——武装统一、政变、军事占领取得治权,后两手——贯彻执行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洗牌、外交拉拢,最后两足——经济统化、文化同化。 2、认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基本格局: ①经济三极——西欧、北美、日本特点。政治三极——美国、俄罗斯、中国。媒体流传说:世界的事没有美国不行,欧洲的事没有不行。 ②三类工业——传统、高新技术和新兴工业区区位特点。(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环境、政策等。) ③三级地域——沿海地区是龙头、中部地区在崛起、内陆地区在发展(区位特点)。 ④三种布局——煤铁复合型、临海型、临空型的区位要求。  3、我国的区域特点借鉴和吸收世界相似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  ①主要大国发展经验:美国的南北统一、西进南扩和高科技带动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海外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德之重工业改造,留住‘马克’,输出‘思 ’;新加的改革开放,吸取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融会贯通;法国的农业和能源政策,工业品的精品战略;日本的外向型,沿太平洋西岸雁行布置工业的发展战略;意大利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苏俄之政治、经济失败教训;西班牙的极时消费教训;阿以之多源矛盾教训等。 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善于结盟联合——区域化一体化战略:欧盟建设经济关税、政治大同盟,统一欧洲大市场战略;北美自由贸易区战略;日本的雁行模式;美国的亚太扇形模式;英国的联邦战术。 为此我国正在推动建设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东盟+1)、中亚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中日俄能源安全体系)、中印缅孟(BCIM)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中非合作组织、中国——南美经济合作组织。中国——欧盟贸易体系等。 第七类、国家安全类 (一)、热点问题 1、国防、国体安全:从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及该国的全球战略需求出发,分析地缘关系及举措的合理性——政治和经济意义有哪些?;反恐怖、反独立、反分裂是这类题的常用命题。近几年我国外交方略是远交近睦,睦邻、友邻、富邻是我国国门战略的点睛之笔。 2、粮食安全:从粮食的基础地位、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和人与耕地、水源的基本关系出发(见《粮为国本,水为粮食》),来分析重视粮食生产的原因和生产的区位条件; 3、能源安全:从能源的需求出发,依据能源的消费结构和分布格局来分析,构建国家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的方法和意义。如,我国今年内的首脑外交多为能源外交。 4、人口的安全:大陆13亿人口日的到来,为人口安全再敲警钟。应能回答我国人口形势的新特点,认识和谐发展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垢发展观,辩证地分析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5、生命、健康安全:应有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地理课题能认识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大气灾害、生物灾害的表现、分布,分析其成因和针对性措施。 政治课题能认识党和ZF重视食品安全的意义;救灾减灾的政治、经济意义和哲学原理。 6、科学地位的安全:太空技术、极地科考、大洋科考等,地理常用时空时差来考;政治常用其意义来考。 (二)、热点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1、世界水土资源、矿产资源分布基本格局和世界观重要的交通线(世界之钥); a、世界石油、铁矿、橡胶、粮食等资源分布格局状况——中亚、西亚、东南亚、北非等。 b、国际地缘战略的边缘地区地理环境特点——中亚、东南亚、中美洲地区、朝鲜等。 C、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地区——美国、欧共盟、东南亚。 2、锁住世界的钥匙——主要的交通线和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海峡和半岛的地理环境特点。以五大航运要冲最重要: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最为重要。 
分享至:
good 19

发表评论

文明评论,重在参与

暂无评论!
返回上级 返回首页
首页合作客服留言QQ群简版
E界,引领视界
mrpej.com @CopyRight